曼联锋线集体哑火,滕哈赫战术遭质疑

英超 0 61

曼联近期进攻乏力困境,剖析锋线集体哑火与滕哈赫战术体系的关联。通过多维度解析球队表现,揭示战术僵化、人员配置失衡等核心问题,并探讨荷兰教头面临的信任危机与破局可能。

锋线低迷成顽疾

拉什福德本赛季各项赛事出战28场仅贡献5球,马夏尔伤病反复导致出勤率不足六成,新援韦霍斯特尚未完全融入体系。三大前锋合计进球数较上赛季同期暴跌42%,运动战破门占比不足三成。

对阵利物浦的双红会中,曼联预期进球值仅0.89,创近十年对阵宿敌最低数据。拉什福德7次丢失球权,马夏尔3次射门均偏离目标,暴露终结能力严重退化。

青训小将加纳乔虽偶有亮眼突破,但场均0.7次关键传球的数据难担主力。滕哈赫坚持单中锋阵型,导致边锋内切后缺乏纵深冲击,进攻维度持续压缩。

战术僵化显弊端

荷兰教头执着于4231体系,即使面对五后卫球队仍拒绝变阵。边后卫达洛特场均前插次数从上赛季6.2次降至3.8次,翼卫走廊被对手针对性封锁。

B费回撤中场组织削弱前插威胁,埃里克森老化导致攻防转换速率下降。数据显示曼联场均成功渗透传球次数较争冠对手少23次,横向转移占比超65%。

定位球战术开发滞后,本赛季19个联赛进球中仅2球来自定位球配合。对比曼城、阿森纳等队精细化的战术设计,红魔进攻呈现明显粗放化特征。

换人调整引争议

对阵伯恩茅斯的英超首轮,滕哈赫直至第82分钟才换上安东尼,此时球队已0-2落后。慢镜头显示巴西边锋热身时仍在练习远射,临场应变滞后引发舆论质疑。

范德贝克、萨比策等替补赛季累计出场时间不足400分钟,关键战往往选择桑乔、埃兰加等相似型球员。替补席创造绝佳机会比率(1.2次/场)位列英超倒数第三。

冬窗引进的韦霍斯特特点与现有体系错位,其背身持球能力未获足够支持。滕哈赫坚持"原班人马熬过寒冬",错失战术升级窗口期。

问责声浪压肩头

《曼彻斯特晚报》球迷调查显示,82%受访者认为主教练应为进攻低效负主要责任。名宿斯科尔斯公开批评:"现在曼联踢得像支英冠球队,滕哈赫需要立即改变。"

管理层态度出现微妙变化,技术总监穆塔夫频繁出现在训练基地考察青年队。消息人士透露俱乐部正在重新评估夏窗引援优先级,中锋位置可能提前至首轮操作。

更衣室内部亦现裂痕,某匿名球员向媒体吐槽:"我们像在执行军事指令,但战场形势每天都在变化。"队长B费近5场0助攻的数据折射核心球员迷茫。

 曼联锋线集体哑火,滕哈赫战术遭质疑

当曾经的"进攻狂魔"沦为"破巴士大队",曼联的战术改革已到临界点。滕哈赫需要重新审视体系适配性,在保持防守韧性的同时激活攻击群。若延续当前僵化思路,不仅欧冠资格堪忧,更可能动摇重建根基。

破解困局需双管齐下:短期可尝试菲兰克-卡里克的双核驱动模式,释放B费进攻才华;长期必须明确进攻核心定位,或围绕拉什福德重建三叉戟,或果断扶正加纳乔开启青春风暴。荷兰工程师的时间,正在倒计时。

也许您对下面的内容还感兴趣: